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说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招标的参赛方案公开展览,欢迎大家提意见。谁知隔天便在生活时报上看到这么一条,国家大剧院公开展览,但不许拍照、摄像,便觉有话要说。
不许拍照有两个理由。第二个还可以理解,知识产权保护。业主委员会对44个方案拥有版权,准备出书卖钱,这无可厚非。让人难受的是第一条:避免舆论压力引起不公。其实后面便是这样一种现实:可以让你看,意见可以提,但评委们似乎不打算听。
细细琢磨这个理由,感觉只有三个字,不信任。对新闻界不信任,对参赛设计者不信任,对评委们不信任,对公众更不信任。这个公开展览做了个开放的姿态,却没有开放的心态。
舆论会带来什么压力呢?无非是电视镜头扫过,给某图片或模型来个特写,即便拍下众多方案的照片让无暇参观者亦有缘得见众多大师的世纪之作,想来也不会有哪家媒体硬要推荐个最佳方案让评委们接受吧。
若说有参赛设计单位因为自己的设计没能在电视或报纸上露脸就疑神疑鬼惴惴不安,也实在大可不必。连这点心理承受力都没有,何必参加世纪大赛。
最不可理解的是怕影响评委评审。既然要突出国家大剧院的“人民性”,公开展览让大家提意见,怎么又怕群众的意见起作用呢?而且评委们要么是设计大师,要么是两院院士,若就因为某记者多给了某方案一个镜头,某参观者说了某方案一句好话就开始不知所措左右为难,那我忍不住要怀疑他们当初的“大师”头衔是由何而来了。
其实谁都知道一个选择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公众关注外观多一些,而评委们还要全盘考虑造价、结构、功能诸如此类。一个方案中选必有它的长处,一个方案落选也必有它的理由,这都可以解释。公众并不缺乏理解力,更不缺乏接受现实的勇气。